admin 發表於 2021-6-29 15:42:04

T-5教练機能否挽救台灣航空工業 仍面临這一首要难题

2020年6月10日,台灣地域空军和台灣的航空工業迎来了一個十年不遇的“大日子”,由台灣自立研發的新一代先辈喷气式高档锻练機T-5“勇鹰”实现首飞,這不单使得台灣地域空军多年来难以弥补的空军高档锻练機機队获得了更新换代的契機,同時也被比年明天将来渐颓败的台灣航空工業業界视作“救命稻草”。那末,T-5到底是一架甚麼程度的锻练機?它的呈现能拯救台灣航空工業的颓势吗?

“勇鹰”被寄与厚望:替换AT-3,弥补“经國号”

“勇鹰”T-5高档锻练機研制规划,由台灣中山科学院、台灣地域空军和台灣航太工業成长公司AIDC互助研發,研發项目共耗資22亿美元。之以是启動该规划,起首是為了替换由台灣航太工業成长公司数十年前研制的AT-3高档锻练機,该機一向被视作台灣航空工業突起的意味和自豪,但比年来已機能老旧後進,不克不及顺應台灣空戎服备的现役第四代改良型F-16V战役機的飞翔员练习班使命。与此同時,台灣空军用于连结機队范围的第三代F-5轻型战役機,在历经多年改良以後,已“改无可改”再无進级的空間,只能退役。但是大量F-5的退役,象征着短期内台灣地域空军战役機总数和機队范围骤降,现有機队和飞翔员面对对岸大陆人民解放军空军日趋频仍的巡查和飞翔练习有使命压力,履行升空阻挡和监督使命“不胜重负”,是以必需有新的战機顶上来。
自動手杖椅,

基于這两方面斟酌,台灣地域空军决议在一样由台灣航太工業成长公司研發的F-CK-1“经國号”轻型战役機的根本上,開辟新一代的T-5“勇鹰”高档锻练機,一方面在锻练機方面周全讓AT-3退休,另外一方面则付与“勇鹰”LIFT入門级战役锻练機的功效,使其可以或许完善替换F-5,到达“一箭双雕”的功用。

可以说台灣方面的算盘打得很精:第一,“勇鹰”的原型機F-CK-1作為轻型战役機,采纳小推力發念头,原本从气動结构和尺寸和動力而言,都更合适作為高教機而不是“战役機”,将其開辟成T-5“勇鹰”高教機,堪称物尽其用。第二,台灣航空工業跟着“经國号”项目标竣事,在上世纪90年月末到本世纪初,从如火如荼的“沸點”降到了“冰點”,中心固然有“经國号”的進级改良專案“翔升”、“翔展”维系,但因為本来规划的高档锻练機项目几回再三延宕,十多年間没有新機研發项目,因這人才流失紧张。大量“经國号”的研發职员被韩國乘隙“挖走”,不单成绩了T-50“金鹰”高档锻练機项目,使得韩國航空工業這個後起之秀有超出台灣地域航空工業的趋向,并且反衬出台灣淡斑皂,航空工業的落漠。而T-5项目标呈现,则给了台灣航空工業業界“重整旗鼓”的但愿,从今朝来看,台灣空军现役的用于练习和作战使命的F-5F和F-5E加起来有40多架,全必要替换;而AT-3高教機也有40余架,機况更好的另外一种美制高教機T-34C固然比AT-3“能打”,但一样是1984年起头服役,将来一些年必定也必要替换。由此计较,T-5“勇鹰”在将来十年乃至有130架的出產需求,這已与F-CK-1“经國号”战役機的总数至關,就像“经國号”昔時一度成绩了台灣航空工業同样,“勇鹰”彷佛也能成為台灣航空工業的“第二春”。

锻练有余,战役不足的“勇鹰”

那末,2016年開展研制,4年就研制完成实现首飞的“勇鹰”,到底怎样样?

按照台灣方面資料显示,固然T-5是在IDF“经國号”的根本上研制,但機体80%颠末从新设计,此中复合質料利用比例跨越30%,這已是個很是高的数字(F-22的复合質料占比是24%,而F-35是36%),此外对翼型、機体布局和電子装备都做了點窜。除承当讲授使命,T-5还能和AT-3同样作為進犯機利用。固然,台灣航空工業存在不少技能短板,是以T-5的不少關头装备仍需外購,好比發念头来自美國,升降架来自英國。T-5在2019年9月24日下线,2020年6月2日举行滑跑实验,6月10日首飞乐成。

平心而论,T-5“勇鹰”的气動结构设计担当自“经國号”,尔後者是台灣航空工業進修鉴戒美國的作品,气動结构设计彻底合适第四代战役機和第三代高档锻练機的尺度,设计紧凑具备杰出的亚声速飞翔和灵活機能,飞翔品格不错。作為高档锻练機利用彻底够格,也比AT-3较着要好。加之它在技能渊源和技能尺度上与台灣空军现役的“经國号”、F-16V战役機一脉相承,在培训战役機飞翔员上更具备天赋的上風。

但是作為LIFT入門级战役機,分身多疏通神器,用处和对地進犯機使命,T-5“勇鹰”则显得不足。

重要的困难就是動力,T-5“勇鹰”彷佛是对准了大陆一样分身LIFT战役入門功效的锻练-10“猎鹰”高档锻练機,同样選择采纳了无加力的美國F124發念头作為動力(F124系“经國号”采纳的F125發念头的无加力後燃室版本),单台最大推力仅為28千牛,而F125则為军用推力26.8千牛,最大推力41.8千牛。今朝T-5高教機的空重和正常腾飞重量两個参数还没有对外颁布,但斟酌到它的原型機F-CK-1和大量采纳复合質料设计等身分,其空重也有很大概率跨越5吨,乃至到达6吨(F-CK-1约為6.5吨),正常腾飞重量则跨越8吨(F-CK-1约為9吨)。拿其他主流的三代高教機作為比拟,一样安装两全美,台F124發念头的意大利M346高教機空重4.6吨,而中國的锻练-10空重4.5吨(锻练-10采纳的AI-222-25无加力版發念头单台推力24.5千牛)。可以看出,T-5“勇鹰”在整機推崇比上後進于主流的第三代高教機,這不单使得其飞翔機能、载荷能力遭到限定,同時也使得“战役入門”分身進犯機的方针显得十分费劲,究竟结果战役入門版本的L-15B“猎鹰”,将要采纳的AI-222-25F加力型發念头单台最大推力到达41.2千牛,若是“勇鹰”不克不及换装加力版本、推力较着更大的F125,则其履行“战役使命”,近于纸上空口说,生怕只能携带1吨出头的弹藥,飞一飞简略的对地声援使命。究竟结果,IDF“经國号”的整機推崇比比“勇鹰”都雅很多,但仍被诟病“動力不足”。

结语

T-5“勇鹰”作為上世纪90年月“经國号”以後台灣地域航空工業的最大動作,简直在大范围采購F-16V之余,用台灣地域本土工業科技的气力,补充了低端轻型战役機和高教機数目不足、更新换代的短板,根基到达了目标。但要说它可以或许為台灣地域航空工業“力挽狂澜”,则是浮夸之说。起首,台灣的航空工業技能成长范围不足、且紧张受制于美國军購,F-16V采購项目以後,到五代機采購之間,又是十来年的空窗期,這個時代台灣航空工業一是得不到台灣政府的器重和資金支撑;二也得不到美國航空工業在技能上的充实指导和声援,成长不免又要堕入2000年以後的障碍状况。其次,T-5“勇鹰”项目从技能上重要仍是对“经國号”的复刻和必定水平進级改良,对台灣航空工業而言在技能上促成效應不较着。比年来台灣航空工業技能成长迟钝,人材流失紧张,又错失了航空工業成长進级的機遇,中山科学院比年来在无人機研發范畴屡战屡败,就是明证。“勇鹰”项目当然可以解台灣地域航空工業一時的迫在眉睫,但没法扭转這些底子的问题。台灣的一些人企圖寄托成长武装气力“以武拒统”,终极只是镜花水月般的贪圖。“勇鹰”拯救不了台灣航空工業,這一终局早已注定。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T-5教练機能否挽救台灣航空工業 仍面临這一首要难题